虽隐居幕后休养,却暗中派人时时留意国中大事。
没想到竟听到这样令人意外的消息。
另一名侍卫皱眉道:
“杨仪此人虽擅理财治政,可他从未独自领兵作战。”
“如今居然敢御驾亲征,难免让人担忧。属下斗胆,请问丞相,杨仪懂兵法韬略吗?莫不是纸上谈兵之辈?”
诸葛亮没有立刻回答,他负手踱了两步,仰望院中摇曳的竹影,轻声道:
“杨仪随我多年,才能如何我自是清楚的。他治军有方,当年也多次随军北伐,耳濡目染。倒不能说全无韬略。不过……”
他说着微微摇头,叹道。
“治国和用兵毕竟是两回事。过去杨仪辅佐于我,尚能尽展所长。”
“如今孤身当国,便要独自面对曹魏雄兵……我也不敢确定,他究竟有没有带兵制胜的本领!”
亭内众人默然。
良久,诸葛亮轻咳一声:
“眼下我只能静观其变。若杨仪真能击退魏军,固然皆大欢喜。可若他失利……唉,为今之计,我亦无力再出面。这一仗,只能靠他自己。”
说完这番话,诸葛亮眉宇间忧色更浓。
他深知曹魏此次蠢蠢欲动,一旦南下兴兵,将是蜀汉存亡大考。
但他既已佯死隐退,此时无法公然干预。
如今只希望杨仪不要自误,莫要让蜀汉多年基业毁于一旦。
而在成都皇宫内!
蜀帝刘禅此刻也为前线局势忧心忡忡。
这日傍晚,他召集贴身太监与近侍,反复询问汉中军情。
近侍们如实禀报:
“回陛下,前线杨大人已经抵达汉中日余,目前并无大战。”
“不过,据探报,魏国在关中调动频繁,似有大举南侵之势。”
刘禅闻言,在御座上坐立难安。
他本非英主,深居宫中少有决断,此刻连声喃喃道:
“相父仙逝未久,朕只盼着天下太平,怎料曹魏偏挑这时用兵……杨仪一介文臣,真能抵挡得住么?”
身旁侍从连忙安慰:
“陛下不必过虑,杨大人素有才名,未必不能御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