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呢?”李彦问道。
公孙赞回答道:“算上新的土地政策贷款,以及商业贷款,银行目前已经就贷款出去6000多万两,一年的利息收入有600万两。”
“还不够吗?”
“目前地方编制还在增加,官员一年的俸禄总额已经达到400万两。今年朝廷在南海商社投资100万两。陛下前几日又跟臣提到要在辽东的确设立一个据点,就算这个据点花费不了多少钱,可目前海线扩张,那个朱益仅仅火炮的数量就上报了一百万两,还不算火药,按照这个配比,火药的花费至少是两百万两,而且是一次性消耗完。”
“火药的价格是可以继续降低的,每斤的价格可以降至2两。”
公孙赞一听,顿时愣住了,忍不住诉苦:“陛下,去年的火药一斤是55两白银,陛下您说要降至2两,这不太可能吧。”
“上次陈凌跟朕说什么硝田制硝法,可以大大降低硝的成本。”
“那只能解决五分之一的需求,还有一大半必须依靠开采硝石。”
公孙赞说的倒不假,在李彦穿越之前的那个时代的古代,明朝是黑火药的巅峰,一斤火药也需要一两银子。
同时代的欧洲更贵,一斤火药需要二两银子。
李彦就按照黑火药巅峰的两倍价格来算,而且这个世界的粮价比明朝贵接近一半。
这可能和货币更加充足,引起的物价高有关。
那一斤火药二两银子,似乎也不算过分。
“去鄯州开采硝石一事,朕已经跟姬清颜打过招呼,她会派人前来协助,但兵力需要我们自己出。”李彦说道,“去鄯州的人韩世忠也推荐了,火药成本一事,你就不必担心了。”
“是。”
“上个月不是刚给红夷人调运了十万匹丝绸,十万陶瓷吗?”李彦又道,“这海线的利润,超乎想象。”
“南海毕竟是蛮荒之地。”公孙赞道,“红夷人数量不多,又能买多少呢?”
“此事暂且不议,先按照目前的计划进行。钱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派人去买马!”
“是!”
商议完这件事,刘文静也急着出去,去 从丁子期那里找下一步的线索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