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拿小的梨,大的梨应该给哥哥们吃。”
这个故事里就蕴含着“礼”的规范。孔融虽然是个小孩子,但是他知道长幼有序,这就是一种“礼”。他的这种行为体现了对哥哥们的尊重,也符合古代礼仪中关于长幼之间相处的规范。
小朋友们,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叫程门立雪。
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杨时,一个叫游酢。他们都是非常好学的人,想要拜当时着名的学者程颐为师。
有一天,他们去拜访程颐。当他们到达程颐的家门口时,发现程颐正在屋里休息。他们不想打扰老师休息,就静静地站在门外等候。
可是,天上下起了大雪。雪越下越大,慢慢地,他们的身上都积满了雪,就像两个雪人一样。但是他们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过了很久,程颐醒来,看到门外的两个年轻人,被他们的尊师之礼所感动。这个故事里,杨时和游酢的行为体现了对老师的敬重,这也是古代礼仪中尊师重道的重要体现。
小朋友们,春秋时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国派了一个叫晏子的人出使楚国。
晏子身材矮小,楚国的国君和大臣们就想捉弄他。他们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很小的洞,让晏子从那个洞里进去。晏子看了看那个洞,然后对楚国的人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我是出使楚国的,难道楚国是狗国吗?”楚国的人听了,很不好意思,就打开大门让晏子进去了。
在朝堂上,楚王又故意问晏子:“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出使楚国呢?”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得很。但是我们齐国派遣使者有一个规矩,贤能的人出使贤能的国家,不贤能的人出使不贤能的国家。我是最不贤能的,所以就被派到楚国来了。”
晏子的这些回答,既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也遵循了外交礼仪中的对等原则。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对礼仪的把握,在楚国这个大国面前不卑不亢,让楚国不敢轻视齐国。
小朋友们,我们再来讲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的妈妈为了让孟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这个故事除了体现孟母对孟子教育的重视,也和“礼”有关系呢。
孟母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