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将自己减免刑罚的打算说了出来,希望贾谊、晁错二人回去后,能定个章程。
但晁错明显不愿意,表情有些难看。
晁错的表情,被刘启看在眼里,“晁内史,你是对朕的决定有什么意见吗?”
晁错倒也大胆,上前指责刘启:“陛下,如今当务之急,乃是诸侯王尾大不掉,陛下应将精力放在诸侯王身上,而不是这些琐碎的小事。”
自刘启登基以来,晁错就一直在鼓动刘启削藩,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
刘启虽然很想削藩,但深知现在还不是时机,因此一次次的将晁错的上书打了回去。
“晁内史,削藩的事先不急,现在还不是时机。
况且朕削藩,目的也是为了稳定朝廷,待朝廷稳固之后呢,就要想办法造福百姓,如今就有一个造福百姓的机会摆在面前,何必舍近而求远呢?”
晁错被怼得哑口无言,只得乖乖退下了,由贾谊接起了这个任务。
贾谊也瞒不住事,很快就把事情透露给了苏云。
苏云对刘启的做法很满意,是真的要夸夸他了。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刘恒在位时没能看到这一点,而常年当太子的刘启看到了刑罚的缺陷,登基后自然要尽力纠正。
苏云嘱咐贾谊,“难得他有这个心,他心里已经有了改的办法,只不过要你来操作上书,你大胆改就是了,有什么不对的,我会站出来支持你的。”
……
公元前156年,贾谊呈上了具体的刑罚修改办法,刘启大喜,直接顺水推舟的开始实行。
刘启下诏,要求地方官员行刑必须以宽,每年各地都要将死刑数报上中央。
另外刘启还考虑到特殊人群,要求地方上对老、孕、盲、哑等人不用刑具,残疾人的刑罚也相应的减轻。
刘启彻底定下了废除肉刑的律令,又减轻了父皇一朝的笞刑数。
刘恒一朝,原来该砍去双手双脚的是笞刑五百,该砍去耳鼻的是笞刑三百。
但实际行刑的时候,一般人哪能扛得住这三百五百的笞刑,有的人连一半都承受不住就被打死了。
刘启减轻了上一朝的笞刑数,五百者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