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能可贵的。
文景之治中刑律方面的功绩,张释之可是占了大头的。
看到张释之,刘启倒想到了如今大汉律法的缺陷,一时间没了处罚张释之的心思。
当年刘恒是废除了肉刑和连坐,但并没有完善其中的刑法。
肉刑属于中等刑罚,高等刑罚就是斩首和腰斩,低等刑罚就是打一顿。
刘恒废除肉刑后,并没有补全相应的中等刑罚,导致这看似进步的规定,实际上害死了许多人。
因为没了肉刑,地方官员在行刑的时候,害怕上面怪罪而不敢低判,只能把犯罪人的罪行往上判。
往上判就是高级刑罚死刑,直接给人家判死了。
即便是低判,打的鞭子也很多,通常都是四五百起步,硬一点的人可能会被打的半身不遂,弱一点的人则被当场打死。
因此废除肉刑之后,死的人反而更多,只是社会治安相对好了一些。
封建社会的法律永远只会针对基层百姓,对于官员和有钱人来说,不过是走个形式。
官员和有钱人犯罪,只要不报到皇帝那里,那想办法花点钱就能免罪。
而百姓一犯罪,就被斩首或打死。
没人申诉,当然社会治安会好很多。
刘恒一朝的事情太多,在废除肉刑后,刘恒就把这些事忘记了,一直到今天,刘启看到张释之才想到这一点。
因为张释之,让自己想到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刘启瞬间就对张释之没了脾气。
刘启没有再为难他,只是将他任命为淮南国国相,虽然离了京城这政治中心,但官职比原来大多了。
张释之高兴坏了,连忙跪地谢恩。
刘启现在没心情处理他,赶紧挥挥手让他走了,让小太监将晁错和贾谊招来。
————————————
“臣贾谊(晁错),拜见陛下。”
苏云私下里就没拜见过刘启,但刘启从来不介意,二人虽然没少见过这场面,但他二人可不敢学苏云。
人人都想成苏云,可不是人人都敢学苏云。
“二位免礼,起来吧。”
“此次叫二位来,是有一件大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