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孟昭来到装修好的酒楼视察,首先是酒楼侧面,考虑到将来新城门开设,定会有许多来往商旅,所以专门划出一片空地,用来停放马车,为此还特意请工匠搭设了凉棚,夏日遮阳,雨天避雨,再备上清水草料,临时停靠的马匹也能得些照应。
一楼大厅主要接待的是平民散客和快速餐饮,除了常见的榆木方桌外,还开设了两个开放式档口,供赶路商旅、士兵、脚夫外带,最大限度的接待过往的旅客。
沿着楼梯上到二楼,格局顿时别致起来,回字形的设计,四周雅座以竹帘相隔,平日里放下竹帘,就是私密空间,中庭设小戏台,逢年过节时升起帘子,说书唱戏耍百戏都可以。
三楼则是雅间形式,墙壁加了棉麻,里头说话,外头听不真切,同时有专门的楼梯直通三楼,与楼下客流完全分开,登高望远,三楼的景致自然也是最好的,若是初到京城,在这里饮一杯清茶,看尽京城风貌,真是再舒坦不过的事了。
既然酒楼装的差不多,就该伙计们进场了,孟昭想着徐仁义这段时间看铺子看的极为尽心,就把此事交给他做,“跑堂的小二需得从本地招募,不仅要口齿伶俐,更要熟悉京城的风土人情,若是客人问起附近的客栈、车马行,或是京城有名的景致,都得能对答如流才是。”
“洗碗工也就在附近招些本分的妇人,她们大多家住不远,不必咱们安排住宿,既省了开销,又能给街坊邻里添些进项。”洗碗虽说不是个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但却极为辛苦,想到那些为贴补家用而出来做工的女子,她的语气不由柔和了几分,\"工钱可以比市价高上一成,但一定要手脚干净、做事勤快的。\"
至于像厨师,账房这类的技术工种,孟昭选择先给卫静兰写信,从百工学院招收,然后再在当地招收学徒小工,建设梯队。
此时,上一批从曲阳来京城做工的学员们,已经回过一次家,他们回到曲阳后四处宣扬,
\"你们是没见着,京城的街道能并排跑八辆马车!\"一个年轻学员朝其他人比划着,\"而且在孟夫子那儿做工,每月能拿三两银子!,若是哪天干活多了,额外给钱不说,晚上还有鸡腿吃!\"
另一个接话道,\"可不是!而且上元节时,掌柜的还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