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氏本不想说,可看在场的都是亲近之人,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于是说道:“早年在青石县时,青和刚中秀才那会儿,就有不少人过来跟我提青和的亲事,我呢就跟他提了一嘴,可他说要专心准备乡试,我也就依了他。
后来乡试放榜,他高中举人,我想着现在该到时候了吧,左右先把亲事定下,也不着急成亲,结果那孩子推脱着说等进京考完会试再说,我当时以为他是想着来京城寻个中意的姑娘,也就没有阻拦。
谁知会试过后他又说要等殿试,殿试中了状元又说要看朝廷安排,怕外放到偏远地方耽误了人家姑娘,直到进了翰林院,我本以为终于能张罗他的亲事了,他却推说公务繁忙,实在没工夫相看。
后来还是翰林夫人亲自来问我,说我怎么不知道给青和安排亲事,我才明白过来,这孩子一直在糊弄我呢!现在倒好,连由头都不找了,但凡我提起这事,他就跟个锯嘴葫芦一样,啥话也不说。”
孟大山听得直摇头:“成亲这么大的事,你咋能啥都听他的。”
顾氏满脸无奈,“我能怎么办,他现在当了官,有了本事,又不跟在青石县一样,生气了还能打他两下,我真是一点辙都没有。”
孟大山摸着下巴,压低声音道:\"可这不合常理啊!哪有大小伙子不想娶媳妇的?莫不是青和他\"
\"爹!\"孟昭还能不知道他爹想的什么,急忙打断,“你在这瞎猜什么呢,青和年纪还小,估计就是还没遇到中意的,等将来他有了喜欢的人,自然会主动提的。”
许韵蓉一脸的不赞同:\"还小?我记得青和翻过年就十九了吧?\"她转向顾氏求证。
顾氏愁容满面地点头:\"可不是么!再过一年就二十了,眼瞅着就要二十五。\"她越说越着急,\"哪有这么大年纪还不成家的道理?\"
\"干娘!\"孟昭哭笑不得,\"您这越说越离谱了,在我眼里,青和还是个孩子呢,哪有那么大啊。”
顾氏掰着手指头细细数道:\"昭昭你算算,青和十七岁中的状元,翻过年就是今年,可不就十八了?如今这年关将近,过完年就是十九了。\"
\"干娘,我不是不知道青和的年纪,只是十九二十,在读书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