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449章是我外甥孙提的,那就没问题了(1/4)
    像火耗归公和淋觞踢尖这类明朝特有的敛财方式,若能轻易解决,他们早就想出合理对策了。

    可问题在于,地方官府也需要资金维持运转,大家对此也都心照不宣。

    除非,国家财力雄厚到能将流外官的俸禄纳入体系。

    但现实是,明廷并没有能力来供养这些数量庞大的流外官。

    于是,群臣纷纷低头认罪。

    “臣等,知罪!”

    武英殿内的气氛变得怪异起来。

    朱元璋把题本递给郑和,郑和心领神会,随即将题本转交给了傅友文。

    朱元璋说道。

    “你们都将这题本看看。”

    傅友文接过题本,只见上面文字不多。

    他迅速浏览之后,便将题本传给了詹徽,詹徽又传给了李缘,就这样依次传递下去。

    群臣看完题本,皆神色怪异地相互对视了一眼。

    傅友文站出来,恭敬地问道。

    “臣斗胆请问陛下,这题本为何人所写?”

    朱元璋并未回应,只是说道。

    “先说说你们的看法。”

    傅友文思索片刻后,说道。

    “邮驿收取百姓所寄的信件和货物时,会按规定收取一笔费用,这笔钱会分成两份。”

    “虽说每笔费用不算多,但积少成多,利润确实相当可观。”

    “随着邮驿业务的发展,单纯的驿站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所以我们才引入民间商贾脚夫出资,借助民间力量来进行运输。”

    “这样一来,既提高了运输效率,又增加了收入。”

    “商人能从中获取的利益确实不小,可若再征收河船税和城门税,这岂不是增加了商人的税负?”

    “国朝怎能与商人争利呢?此举恐怕会扰乱国家之根本啊!”

    傅友文话音刚落,詹徽便出列反驳。

    “傅大人,您这话不太妥当。”

    “但凡政事,都要从出发点去考量,要是只看其中一方,那不正像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吗?”

    “这题本的初衷是增加地方官府的税收,进而减少火耗归公和淋觞踢尖这些弊端,这是实实在在为百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