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唐军一天就渡河过来,与拉锯两三天才能渡河过来不是一个概念。
作为防守方,羯族士兵在南岸天然更占便宜。
比如河岸边同时只能摆得下一千人的话,那么羯族一方就可以五百个盾牌兵配五百名弓弩手,配置最优。
而唐军一方,要腾出一部分数量给扛木头搭浮桥的士兵,还能上来对抗的弓弩手数量便不会很多。
同样一千士兵,唐军可能弓弩手只有两百五十人,盾牌兵五百人,负责搭浮桥的两百五十人。
这便造成唐军只有两百五十名弓弩手与五百名羯族弓弩手对射。
另外,负责搭浮桥的唐军士兵,由于要扛木头,要打一些木桩子,要捆绑木头等等工序。
在做这些工序的时候,盾牌兵并不能很好的护住他们的身体,他们中箭的概率肯定高过对面的羯族士兵。
如此两项便宜之下,正常来说唐军士兵的伤亡将高过羯族士兵不少,可能二比一,也可能三比一,甚至四比一。
伤亡比例一旦过高,唐军要么就只能先把搭建浮桥的士兵撤回来,多派弓弩手与河对岸羯族弓弩手形成数量相等的局面对射。
可是那样一来,河对岸的羯族弓弩手却可以暂时先后撤休息恢复体力,不与唐军弓弩手对射。
双方来回拉锯两三天,唐军都未必能搭建好浮桥。
要么唐军就只能顶着更高的伤亡,硬是搭建好浮桥。
需要建造浮桥的河面只有三四十米宽,同时搭建三条以上浮桥,按照每一条浮桥搭建一米,唐军士兵付出十人伤亡,完成浮桥的搭建,唐军士兵极限伤亡最多一千两百人。
届时羯族士兵可能只伤亡三四百。
以三四百伤亡换对方一千多伤亡,肯定是赚的。
相当于首战胜利,即打击对方士兵的士气,又提升己方士兵的士气,为后续守城增添助力!
然而,这种情况,只是在双方盔甲防护能力差不多,双方弓弩性能差不多,可使用的武器差不多,才会发生。
……
“射!”
南岸,五百羯族弓弩手在五百盾牌兵一对一的保护下,组列好队形之后,立刻朝北岸正准备搭建浮桥的唐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