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千年大秦: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 > 第444章 雁门老妇登闻鼓,冯滂遣使赴咸阳(3/4)
田。

    他缓缓落座,取出锦帛,研墨提笔。思绪万千,却在落笔的那一刻凝聚成坚定的信念。他先是儒生,胸中怀揣着仁道大义,而后才是秦官!

    奏章开篇,冯滂以沉稳的笔触写道:

    “微臣冯滂,诚惶诚恐,稽首上言于陛下。

    今有并州雁门郡一老妇,不远千里,叩登闻鼓于扶风。其情悲切,其状堪怜。

    老妇之子,本将订婚,却遭诬告强迫未婚之妻。雁门太守杨汪,不察实情,竟囚其子于囹圄,至今三载有余。

    老妇曾求于杨汪,汪不理;又赴太原求见并州牧,牧亦不见。老妇走投无路,方来关中,冀望陛下圣明,为其申冤。

    微臣闻,天子以天下为家,百姓乃国之根本。今杨汪身为雁门太守,不思为民请命,反滥施刑罚,冤枉无辜。其昏庸无道,可见一斑。

    而并州牧,位居高位,却漠视百姓疾苦,拒见老妇,实有负陛下重托。

    弘农杨氏,名门望族,杨汪乃其族人。然法不阿贵,刑不避亲。今杨汪之恶行,若不加以惩处,何以服天下?何以正朝纲?

    微臣自幼苦读儒学,深知仁道之重。今遇此事,若视而不见,袖手旁观,岂非有违圣贤教诲?

    微臣愿冒死进言,恳请陛下彻查此事,还老妇之子清白,以正国法,以安民心……

    奏章写完,冯滂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将其密封。他唤来信使,郑重地将奏章交到使者手中:

    “此奏章关系重大,务必送到陛下手中。”

    使者接过奏章,面露难色:“大人,此事牵扯弘农杨氏,只怕吃力不讨好。何苦为了一个无用的老妇人,得罪如此强大的势力?”

    冯滂长叹一声,目光坚定:

    “我苦读儒学数十载,不是为了做个懦夫。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若不能坚持自己心中的仁道,那我宁愿做个山野农夫!”

    信使听了这番话,心中对冯滂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单膝跪地,坚定地说道:

    “大人放心,小人定不负所托,将这奏章安全送到陛下手中。”

    冯滂太守欣慰地点点头,拍了拍信使的肩膀:“路上小心。”

    信使起身,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