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要说赖婚之事情。我们可以说,怕他家的银子被人偷去或抢去,才安排崔应牛去做得保护。这样说出来得体,又可乘虚而入。”董得礼听言,点了点头。秦员外又说:“快去给崔应牛安排吃饭和住处,回头再来见我。”听了秦员外的话,董得礼点了点头,领着崔应牛走了。
过了一阵儿,只有董得礼一人回到了秦员外身边。
见了秦员外,却听到秦员外说:“董管家,崔应牛是何来路?你和我都不清楚。以后他在身边的时候,说话办事,当与我商量好了再讲。就像刚才,你说赖婚,万一东方虎不会赖婚呢?这话叫崔应牛传到东方虎的耳中,岂不是不美哉?”董得礼一边听,一边不住的点着头。但又听秦员外说:“再就是刚才,你为何竭力荐举崔应牛到东方虎家去?为何不荐举柴坤呢?”董得礼听言,作出辩解:“柴坤办事,左右逢源,自是一个两边倒。既不得罪左边,又不得罪右边。若是派得他去,恐怕适得其反。”秦员外一听,却说:“言之有理。柴坤对我们没有尽心尽力,只是一路打马虎眼,凡事都做得不尽完美。若是崔应牛对我们忠心耿耿,可以让他来管着柴坤师兄妹五人。这样,若是柴坤师兄妹五人,想做出打马虎眼之事情,自然有崔应牛监督。”董得礼听言,说:“对,对。员外老爷,虑事周全,那等着看崔应牛的表现了。”说完此话,董得礼离开了秦员外,来到了崔应牛住处,去了对崔应牛进行沟通、了解。
为了搏得崔应牛的好感,董得礼拿来几两碎银、和几件衣服恩惠之。
其实,崔应牛从小在草原上长大,凡事都不加思考,说话办事充满草原人的个性——粗野、武断。见董得礼给之礼物,方说:“叔父,你这是做什么?容你收留,已然是感激涕零。本当知恩图报,买得礼物奉上,只因囊中羞涩,自是无钱买礼物也。而今,你反倒给我送礼物,实是愧不敢当。”董得礼听言,害怕崔应牛不接受财礼,方说:“贤侄说哪里话?这一点点财物,分明是我家秦员外之意思。他见到你刚才之才能,才给得财物奖赏于你。”崔应牛一听,反而说:“无功不受禄,是他的,我更不能收下。”董得礼说:“为何?”崔应牛说:“这财物肯定是你从秦员外那里帮我挣来的。为了这一点,我不能收下。”说着,崔应牛把袖子卷起了,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