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共渡难关。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亲生女儿。”
这一年,小春玲年仅12岁。
从此,小春玲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和家务,像一个真正的家庭妇女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整个家庭精打细算的过日子。
她一边安慰几个哥哥安心在学校读书,一边一刻也没停的为继父治病。
96年盛夏,继父病情加重,小春玲用板车拉着继父去济宁市医院。
80多公里的路程,她足足走了两天一夜···
到了医院,脚也磨破了,肩也磨肿了,这些她都忍受了。
通过住院治疗,继父的病情好转,她又拉着继父走回村里···
刚回到家,赶上麦收,哥哥们都在上学,为了抢收,她连续几天几夜睡在地里,累的实在支撑不住,就趴在麦跺上睡一会儿,醒来接着再割···
由于心急,再加上过度劳累,小春玲的嘴上起了水泡,手脚都磨出了血,她真的有些撑不住了。
可是剩下的两亩多地的麦子怎么办,这些都是全家人的口粮啊!
她急的禁不住在麦地里失声痛哭起来···
哭声引来了乡亲们,大伙儿对她同情不已,七手八脚帮她把麦子收割完了···
这次艰难的麦收换来了全家人的口粮···
暑假,几个哥哥回来了,二哥拿到了上海同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看到又黑又瘦的小妹,几个哥哥都流下了难过的泪水。
落榜的三哥哭着自责的对春玲说:
“小妹,你为我们受了太多的苦,可我却···”
话没说完便痛哭起来。
春玲连忙安慰三哥:
“不要难过,今年没考上,明年再考,别灰心。”
二哥去上海读书的日子越来越近,3000元的学杂费压的全家人喘不过气来。
无奈之际,小春玲想到了卖血···
第一次去血站,因为年龄太小,医生不给抽。
第二次去,她虚报了年龄,才被允许抽血200毫升···
当她拿到400元的营养费时,脸上的愁容依旧没有散去。
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