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却让众人感触颇深。
臧霸太史慈,等人都是是手拿刀子的军人武将,自然对铁律那一套,深有感触。
理智上,武将们是支持郭图的维稳策略的,但内里如何便不得而知了。
望着表情各异的文武官,贾诩心中感慨,郭图因为是朝廷旧吏,深受儒文典籍熏陶,其治国思想自然是偏向于儒家的安民维稳!
而王充此人,可能是因为其自身经历,或者是受学识影响,更倾向于以法治国。
而且对方,在夏军做事已久,自然能从其中,看出主公治理军事的影子,这就更加坚定了他推行法家的主张。
甚至为此,哪怕得罪了郭大管,和原并州文人集团,也在所不惜,
再说,以王充这种新晋人物,想要快速向上爬,自然需需要一个台阶,而郭图就是最好的靶子。
怎么说呢,有点像是那些十八线的小星,经常去碰瓷流量巨星
为何,因为碰久了,身价自然蹭蹭的往上涨,跃居三线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且若是李信,真将莽政继续下去,说不定他王充可以一步登高。
当然官场争锋,与艺人间的尔虞我诈,根本不是同个级别
碰不好,可能会身死族灭,所以王充纯属是刀尖上摩擦,拿命在搏。
其实就算他不搏,郭图和并州文官集团,也已经将他,视作障碍了。
这里面除了理念,更重要的是,并州文官集团,并不希望遭受匈奴人的待遇,更不想那一套照搬到并州头上
这不但是理念之争,更是利益的底线,再加上王充之前怂恿逢纪背锅
而郭图作为共患难的好友,自然不会任由对方逍遥,若有机会,他不介意顺势除之
而王充,经过之前的敲打,很可能已经,隐隐意识到了什么。
所以今日,才会主动跳出来,主动碰瓷,主动将茅盾挑明
为的就是想更进一步,加深在主公心中的印象,博得自保的本钱
事实上王充的一番作为,还是很有用的,李信看了眼郭图又瞅了瞅后者,心中有了决断,却不明言。
他将目光,转向首席谋士贾诩:“文和,汝以为河套当行何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