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拓宽选拔渠道,必将为国家汇聚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林尘还详细阐述了具体的选拔方法:“可设技艺之试,选拔工匠、医者、算师等专业人才;设谋略之考,招揽有济世之才、能谋国之大事者。且于选拔之后,设专门之学馆,授之以为官之道、律法之规,使其能更好地为国家效力。”苏文渊对此十分认同,他认为林尘不仅提出了创新的选拔理念,还给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考虑周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在谈到教育改革时,林尘的观点更是让苏文渊眼前一亮。“教育者,国之根本,关乎民族之兴衰。当今之教育,重经史而轻实务,学子所学与社会所需脱节。当改革教育之法,除经史子集之外,增设天文、地理、算术、格物等实用之学,培养全面发展之人才。”苏文渊不禁拍案叫绝,他深知,传统教育注重经典研读,虽能培养学子的文化素养,但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发展需求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林尘提出的教育改革思路,正是解决当下教育困境的一剂良药。
林尘继续写道:“且教育不应局限于学堂之内,当鼓励民间办学,让更多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同时,选派优秀学子出国留学,学习他国之长,归来后报效国家。”苏文渊读到此处,心中感慨万千。林尘的这些想法不仅具有前瞻性,更体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在这个闭关自守的时代,能有如此开放的教育理念,实在是难能可贵。
读完林尘的试卷,苏文渊心中满是赞赏之情。他抬起头,目光落在林尘身上,眼中尽是欣赏与欣慰。“林公子,你的文章实在是让老夫大开眼界啊!”苏文渊由衷地赞叹道,“你对治国理政的见解深刻独到,无论是经济、人才还是教育方面,都能突破传统,提出创新且可行的策略。此等才华,此等见识,实乃国家之幸,民族之幸啊!”
林尘谦逊地躬身行礼,说道:“苏老谬赞了,学生不过是将心中所想、所思诉诸笔端,尚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望苏老不吝赐教。”
苏文渊笑着摆摆手,说道:“你不必过谦。能在如此年纪,对国家大事有这般深刻的思考,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老夫在学界数十载,见过无数才子,但像你这样兼具才华与远见的,实属罕见。”
苏文渊站起身来,走到林尘身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