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大儒赞赏
大儒苏文渊坐在书房的书桌前,手中捧着林尘的试卷,目光在字里行间穿梭,神情专注而投入。书房内静谧无声,唯有偶尔传来的纸张翻动声。苏文渊的眼神时而犀利,时而柔和,时而沉思,时而露出赞赏的光芒。
他首先读到的是林尘对治国理政理念的阐述,文章开篇便气势不凡:“治国之道,如舟行于海,需掌稳航向,因时顺势,方能致远。当今之世,风云变幻,传统之法虽为基石,然创新变革亦刻不容缓。”苏文渊微微点头,暗自思忖,这开篇寥寥数语,便展现出林尘对治国的宏观理解,既有对传统的尊重,又有求新求变的意识,实属难得。
继续往下读,林尘在论述如何平衡商业与农业发展时,提出了一套独特且深刻的见解。“农,国之根本,民之衣食所系;商,国之血脉,通有无,促繁荣。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今时不同往日,商业之势渐兴,若仍抱守重农抑商之旧规,恐阻国家发展之步伐。当以合理之策,扶商而不损农,兴农以促商。”苏文渊读到此处,不禁眼前一亮。在这个时代,重农抑商观念根深蒂固,而林尘能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商业与农业的关系,这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
林尘进一步阐述道:“可设商部,专司商业之事,制定律法,规范商业行为,保障商贾权益。同时,引导商业资本反哺农业,如兴修水利、改良农具,以科技之力提升农业之产出。且鼓励农商合作,拓展农产品之销路,使农者获利,商者亦有所得。”苏文渊对此论述大为赞赏,他深知,这些措施若能施行,不仅能促进商业的健康发展,更能为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林尘能提出如此切实可行的策略,绝非纸上谈兵之辈,而是对国家经济现状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随后,苏文渊读到林尘关于人才选拔的观点。林尘写道:“人才者,国之瑰宝也。然选拔之途,不应局限于科举一径。天下之大,贤能之士散于民间,或精于技艺,或擅于谋略,若因出身、学历之故而弃之不用,实乃国家之损失。当广开贤路,不拘一格降人才。”苏文渊抚须沉思,这一观点与他一直以来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在他看来,科举虽为国家选拔了众多优秀人才,但民间不乏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