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现在的生活。
当官领工资,老朱给的钱少也是相对的,如果说是要供养丫鬟下人,讲究面子,排场或者想要往上爬疏通关系,那光靠俸禄的那些钱自然是不够的,可梅长林不同。
首先他的老婆在他高中之前就死了,不光是老婆,父母也死了,现在他就是孑然一身,孤身一人。
以他县令的俸禄,一个人吃吃喝喝的,完全富余。
由于前半生过的太艰辛,他明白活着的可贵,一切的痛苦都来源于欲望,只要欲望符合本身的实力,调整心态之后就不会感觉痛苦了。
梅长林就是如此。
他不想升官,就像混吃混喝,当个正常的小县令,能升上去就升,不能升上去也不强求,干好自己本职工作。
说他是好官吧,他不是纯粹的好官,有时候遇到地方上比较强大的士绅他也会给其面子,小事上不会揪着不放,甚至还会给点特权。
说他是恶官吧,他一不收贿赂,二在大事上基本不犯错,由于平日里和地方士绅关系都不错,士绅们也不会故意惹事找不自在,这上海县还是他说了算。
一个无欲无求的官,说实在的,其实不管是哪个势力,那都是怕的,因为这丫的没有软肋。
别看他现在是好好先生,万一哪天不想活了呢?一个县令,真拼死想拉个人或者势力当垫背,那可太容易了,大家都明白,所以也都不会自找没趣。
原本梅长林以为自己的生活会一直这么持续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然而,最近一年,梅长林却发现大明居然出现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变化!
首先就是应天府新城的建立。
应天府新城建立之后,不少人都去了应天府打工了,上海县的不少年轻人就是这样,远走他乡去打工。
倒不是说去建设新城,建设新城的编制人员早够了,这些过去的是去应天新城的商铺或者给商铺供应链服务的。
而在这样的事情出现之后,梅长林就感觉到了商机。
和其他地方的地方官不同,梅长林的思想很开放。
一般的地方官,地方年轻人大量流失那必定是不允许的,没有年轻人,谁去种地?没有产量,谁来交税?没有税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