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疯批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 > 第383章 老熟人(2/4)
    “别打了!我这就开城投降!”

    完颜斜也听的清楚,半秒也没敢耽误的大声哭喊。

    掀开扑在自己身上的两个亲卫,这货一边从地上爬起,一边厉声大骂:“都他妈愣着干啥?快去开城门啊!”

    靖康四年三月十六,景州城降,大金国谙班勃极烈、汗位的法理继承人完颜斜也被俘。

    日期往前倒回一天。

    老熟人刘延庆看着正在向北开拔的大军,眼神止不住的闪烁。

    根据探子传回的消息,汴梁的那场大婚丝毫没有要取消的迹象,临安“北伐”的军令终于送到了前线。

    说是北伐,其实刘延庆的心里很清楚,临安哪有能力北伐?

    别说能力,就是胆子,那也是没有的。

    那可是武家军啊!一战灭了十几万金军的武家军!

    尽管临安这些年一直对当年那场大战封锁消息,可像他这种手握实权的高层怎么可能不知道真相?

    所以,这次北上根本就不是要去打武家军,而是找个借口吞并一些两淮流域的小势力。

    三年前,本可以成为中兴之臣、进而权倾朝野的武值武从文,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给徽钦二宗铸了两尊跪像,其取赵宋而代之的野心昭然若揭!

    这让仍旧心怀大宋的天下义士如何能够答应?

    于是江南和巴蜀地区率先竖起叛旗,纷纷拥立一群来历不明的赵氏后裔另立朝廷。

    他们敢这么做,是因为有地利可以依仗,不怕同样伤了元气的武家军打过来。

    再往北的两淮可没有长江天险,也没有崇山峻岭!

    于是这些地方的官员和大族,便采取了一种模棱两可的应对态度。

    即承认长公主府,但不遵汴梁政令;上缴赋税,却又每年都不足额;养兵自守,既不听调也不听宣。

    说白了就是事实上的武装割据!

    汴梁方面对此竟也默认了,并没有派兵征讨。

    这在刘延庆这种老江湖眼中,就是武力不足之下的变相妥协。

    三年下来,两淮一线俨然成了汴梁和江南之间的战略缓冲带。

    想到这几年的经历,刘延庆的心里便既复杂又憋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