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农村小子救美记 > 第122章 沦陷区内的天海市(二)(2/3)
组织,社员发展到3000人,是天海沦陷期间最大的职工消费合作社。银合艰苦创业,积极经营,扩大供应品种,经营品种从以零星小商品为主,发展到以粮食、煤球、食油等为主。租界粮食供应紧张,银合配合银联,举办银钱业同人集团订购西贡米登记,先后二批共订购物资,以比市价低得多的价格分售给社员。当时市面上煤球供应也是时断时续,银合会同有关厂商,拟定了集团预购、定期供应办法,有几百个社员参加了煤球预购,能定期买到煤球。还先后五次配售了食油、食糖、黄豆等物品,以低于市价30%的价格供应给社员。不定期举办特价,基本上仍按上年进货价销售,远比市价低廉,受到社员欢迎。要购存大量物品,然后以较低价格出售给社员,就需要有更多资金,而银合本身的资力十分有限。后来运用与各行庄有联系的有利条件,向一些行庄申请低息贷款,用来购买大宗物品,使银合得以在极其困难条件下惨淡经营,苦苦支撑下来,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

    然而随着战局愈发严重,造成了很多平民,尤其是流落街头的难民,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死亡。抗战中期,天海义庄的一份报告显示,因米价暴涨天海平民的死亡显着增加,这直接体现在街头无主尸体的增多。由该庄收殓的“露尸”当中,以未成年人居多。有时他们收殓的儿童“尸体”并未断气,但由于米价高昂,父母无力抚养,被迫将尚未死亡的子女遗弃。由于无法获得大米,甚至还引发了全家自杀的惨剧。

    总而言之,抗战初期天海市民的日常生活展现出的历史实相是复杂多面的,一方面,由于抗战战事绵延所导致的日益加重的通货膨胀,市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曲折下降,并且在前期快速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就基本稳定了下来。尤其是中期以后,职工的实际工资收入相当于战前年实际工资收入的30%到40%,以后4年直至战争结束为止也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可以认为处于一个通胀停滞期或者间歇期,而不是传统研究所认为的通胀不断螺旋上升。同时也要关注到,与随后的恶性通货膨胀相比,抗战时期这个生活水平曲折下降的严重程度毕竟还是有一定限度的。抗战开始后天海本地企业逐渐将职工收入由货币薪资为主转化为实物津贴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战时生活水平,变相抑制了通货膨胀的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