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农村小子救美记 > 第121章 沦陷区内的天海市(一)(2/4)
变,而以停业裁员闻”。而就普通市民而言,天海公共租界政府年报也不得不承认:“本年本市工人之收入,大都不足维持全家生活之必需,其生活程度几已降至最低限度。”拿纱厂工人的生活来说,一个工人的工资收入只能勉强养活一个半人。6口之家就要有4人做工而且不发生意外,才能马马虎虎活下去。像这样入不敷出的,纱厂工人中占六成左右。可见大部分工人都难以维持自己和家属最起码的生活。

    抗战期间,尤其是孤岛时期,就天海市面论,因为各处的富翁以及难民纷纷逃来,房屋挤迫得了不得,而游乐、饮食事业都呈畸形的繁荣,当时市民口头上常有一句感慨的话,叫作“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有些人鉴于跳舞场热闹情形,把这句话改成“前方抗战,后方跳舞”,说起来真是感慨系之!抗战期间,也是天海市民娱乐生活畸形繁荣的时期。抗战期间,天海的舞场,规模都相当大,一流舞厅,都是自己购地或租地建造的,最着名的如百乐门、圣爱娜、仙乐斯、丽都、大都会、米高梅、维也纳等,皆有富丽堂皇的装饰,尤其是百乐门,舞池的地板是有弹性的,舞客跳舞的时候,更觉得轻松有趣,这种规模是从未有过的。二流舞厅,数量更多,为大沪、国际、云裳、大东、大华、新大华等,至于三流舞厅多到不计其数。一般舞厅,都聘有七人以至十余人的大乐队,只有三间小型的舞厅是用唱片伴奏的,一个是南京路上的“小都会”,一个是慕尔鸣路的“小舞场”,还有一个是北京路的“胜利舞厅”。当时各舞厅的舞票代价,一流的都是一元三跳,二流的也是三跳,三流的是一元六跳,至于小都会和胜利的舞票,一元可跳十二跳或十六跳,惟有同样用唱片的“小舞场”舞票,竟然同一流舞厅一样是一元三跳。那时舞厅里的舞女,一流舞厅总有六十以上至一百二十名,二流亦相仿。三流的不过十人。众多新办的小型舞厅深受小市民的欢迎。受战争的影响,“从前跳五块钱票子的人,还算是中等以下;现在只要能买三块钱以上的舞票,便会给舞女们认为不可多得的顾客。大伙儿成群成队地挤着往小型舞厅里钻,吃茶不用钱,舞票每元多于大舞厅五倍,花三块钱便可舞个通宵”。绝大多数舞女的家庭出身“都是一般没有受教育的失学女子,平均的教育程度是初小三年级不到,可是家中都有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