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数加起来达到了三十八万之巨,对外号称百万大军。
反观张士诚方面的“大周”政权,总兵力不过五万,真正能用来作战的也就三万出头。
三十八万对三万,集合元廷几乎所有精锐来镇压张士诚这一支起兵不到两年的农民起义军武装。
任何人看到这种局面都会觉得,这场战斗几乎没有任何希望。
就连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也是这么想的。
【汉高祖刘邦:这个张士诚有点跳了,阻断了元廷的生死命脉大运河就算了,居然还敢打出国号建立政权?】
【汉武帝刘彻:这种建立政权的反贼,元廷肯定是不惜一切代价都要镇压的。】
农民军起义其实是有和朝廷妥协可能性的,就是常见的“招安”。
但建立新政权,那双方之间就是敌国,朝廷必然要灭掉,以儆效尤。
【唐太宗李世民:这张士诚就是没文化,不懂低调。看看朕的父皇,那才叫高明。】
李渊是典型的后发制人。
隋末大乱刚刚开启序幕的前几年,李渊一直都袖手旁观,表面上还是大隋的忠臣。
直到六年时间过去,隋炀帝杨广都躲到江都很长时间了,李渊才选择从晋阳起兵直扑关中。
甚至在拿下关中之后,李渊也还不登基,而是假模假样地立了一个傀儡皇帝杨侑,尊奉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
直到传来了江都隋炀帝杨广被宇文化及杀掉的消息,李渊这才逼迫杨侑禅位,建立大唐。
而在这之前,像什么窦建德等一大批人早就已经称王称霸,建立各种政权了。
这就是李渊的稳!
李渊之所以在诸多开国太祖之中看似不显山不露水,并不是因为李渊差。
事实上,能开创一个王朝的开国太祖,全部都是当世第一的人物,不做他人之想。
可惜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实在是太强,已经完全超脱了“王朝”这个评价标准,进入了“华夏历史”这种千古大帝级别。
再加上玄武门事变,更进一步地削弱了李渊的评价,才有了李渊在后世明显逊色于其他王朝开国之祖的风评。
李世民作为李渊的儿子,对此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