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袁世凯还带着他的北洋将领们通电全国,拥护共和。
因此,尽管隆裕太后心中有万般不情愿,但她也不得不咬紧牙关,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前来参加这最后一次朝会。这个场景,仿佛是一部宫廷喜剧的最终章,然而,这个结局却并非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充满欢乐和喜悦。
当时的清朝,宛如一只失去了獠牙的老虎,虽然表面上仍然保留着皇室的威严和架子,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战斗力。这一切都要归咎于袁世凯这个关键人物,他巧妙地将清朝那些原本强大的军队紧紧握在自己手中。当他率先表示支持共和制度时,清政府瞬间变得孤立无援,如同一个失去母亲庇护的孩子一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局势的发展,却束手无策。
隆裕太后此时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她心中有一千万个不愿意退位,但面对袁世凯的最后通牒,她却毫无还手之力。“2月12日,就是你们的最后期限!”这句话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隆裕太后的心上,让她无法逃避。
无奈之下,隆裕太后只能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和不甘,硬着头皮开始准备签字退位。这个决定对于她来说,无疑是极其艰难的,因为这意味着她将失去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也意味着她所代表的清朝皇室即将走向终结。
而袁世凯呢,他可不是个善茬儿。他深知隆裕太后的难处,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毫不犹豫地使出了恩威并施的手段。他一方面威胁隆裕太后,如果不按时退位,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另一方面又许下承诺,只要隆裕太后和皇室成员乖乖听话,他一定会保证他们的生活舒适安逸。
袁世凯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想要隆裕太后退位,无非是为了能够尽快登上大总统的宝座。他明白,只有让清朝皇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他才能名正言顺地掌握国家大权。因此,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逼迫隆裕太后就范。
这天啊,袁世凯的那些心腹们,像胡惟德、赵秉钧这些内阁大臣,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早早就跑到乾清宫外等着小皇帝溥仪和隆裕太后。他们为啥这么积极?还不是因为他们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心里头只忠于袁世凯,哪管什么清政府啊。
袁世凯这个人啊,其实心里头对逼迫清帝退位这件事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