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得曹操赏识,把他从行伍之中选拔出来,成为统兵将领,他也没有辜负曹操的恩情。
他在曹操手下,拼死杀敌,屡立战功。
他和李典二人,是曹公麾下最早的两个外姓大将。
论家族传承,他不如李典;论武艺阅历,他不如张辽;论机变谋算,他不如张合;论沉稳决断,他不如于禁。
和这个时空中,曹魏五子良将其他四人对比起来,乐进觉得自己就是个摆车位的,或者是凑数的。
乐进似乎没有什么独立领军时,可以拿得出手的战果。
他的一切战功,都是在曹公的安排下,取得的成绩。
对于他乐进来说,曹操就是指引他前行的明灯,曹操说向东,他绝不向其他方向看一眼。
曹操让他先北走,翻越山林,吸引追兵后向西折返荆州,进入襄阳。
他便按着这条路,来了襄阳。
一路上,自己的身边的亲随,死伤殆尽,他也不折不扣地完成了曹操的军令。
甚至在襄阳城内,他还遇到了自己的长子乐綝。
当时乐綝正在襄阳城内整理粮草,准备运往江陵。
乐进当然是按住自己儿子,而后以儿子的曲部为核心,以自己“五子良将”的身份地位,直接掌控了襄阳城。
毕竟襄阳城内的高官,都跟在曹操身边。
现在的襄阳城内,主持政务的两个人,居然是崔州平和孙邵这两个“南楚叛臣”。
不过想想也是。
百万大军南下,前线多少战功啊,即便是文臣谋士,谁不想要在前线待着,混些战功。
至于在襄阳城这个“后方”的据点整理后勤军备,这些只有苦劳的事,当然还是丢给那些个在曹魏没有根基的降臣。
另外一个能限制这些降臣的曹魏文臣,便是来自河内司马家,“司马八达”之一的司马孚,以及其兄司马朗的儿子司马望。
这两人倒是心态不错,毕竟真说起来,他们的大兄司马朗,现在还是士颂麾下的楚仆射,是当年跟着士颂一起南撤的人。
思索完襄阳城内的局面,乐进微微摇头,叹道:“司马家倒是会两头下注。”
“父亲,你说蒋干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