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把黄盖传来的密信交给他看。
指着大江说道:“今夜,你且随孤一道,看东吴自乱阵脚。”
“若是黄盖等人有所行动,魏王何不发兵接应,或直接大军顺势过江。”程昱不解道。
“不动如山!”
曹操很是得意地说道:“我百万大军在此,犹如泰山压顶。只要我军陈列于此,对方军中,必然生乱。”
“而且不只是今夜这一次,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我次次都需要去接应吗?”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曹操的打算也是精明,就是我不动,用大势来胁迫来威压,逼对方内部出动乱,进而削弱其实力,自己轻松摘果子。
正说着,忽然一小校高喊一声“报”,跑到了曹操面前,递上了一张纸条。
江东的情况,没有如曹操想的那么顺利,但也没有他想的那么的差劲。
这是黄盖送来的书信,上面说他和董袭,贺齐本来已经制服了朱治,后面准备逼迫和引诱朱治和他们一起归顺朝廷。
但就在这个时候,南楚军甘宁部送来了后勤补给,那个黄忠义子唐瞬,发现了这边情况不对,前来查看。
被制服的朱治看有了救援,立刻开始呼喊求救。
最终不得已,黄盖打晕了朱治,宣布朱治的部队和他们几人的部队一起投效朝廷,裹挟朱治的部队,一起冲出了东吴水军大营。
他们把早就准备好的粮草,器械集中一起,甚至还抢了南楚军的一部分补给,现在正在前来曹军水寨的路上。
“令人打开水寨大门,做好迎接黄老将军的准备。”曹操看完书信,心情颇为不错。
在他看来,这样的结果其实不错。
黄盖,董袭,贺齐再加上一个半推半就的朱治,都是东吴方面独掌一军的实权将领。
其中黄盖,朱治都是孙坚时代的老将。
董袭这人,原本是孙策麾下悍将,贺齐其人,则是会稽当地的豪强门阀。
这四人来投,对于东吴的打击,对于自己威望宣传,很有帮助。
所以不论是这四人带多少部队,带多少钱粮装备,对于曹操而言,都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