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军队等各行各业。起步之时,都由楚侯府出钱出力,为其做好准备。”
“至于不知何去何从之人,也可以先跟随楚侯府的安排,加入到修路工程之中,这修路之事,依照南中四郡的情况来看,只怕没有个几十年,是修不完的。几十年的时间,也够大家想清楚,以后日子的选择了。”
“第三,我会组织大批的中原商人,将中原的药材,粮食,美酒,布匹,丝绸,茶叶,瓷器等等物品,运来南中,统一定价,设立商渠。”
“南中百姓,可用本地特产,完成互市。商贸发展,必定能促进交流和了解,更能让百姓生活富足、安定。”
“第四点,我会在南中设立书院和义舍。但凡南中孩童,都可以在书院内读书认字,习武强身;所有南中老者,都可以在义舍安享晚年。或传授经验,或静心安养,皆随其本愿。”
“第五点,我会大量引导中原医者,也进入南中,各城都设置官医署,帮助南中百姓看病诊疗。”
“当然,也是要收取费用的哦。若是一时间凑不齐费用,那也简单,就在医馆里面当差即可。同时学习医疗之术,以后由他来为其他百姓看病诊疗。”
“还有,南中四郡的读书人,也可以参与楚侯府的科考为官,武举为将。不论是从文从武从商从农从医,南中百姓和中原百姓的生活,将一般无二,再无差别。”
士颂这一次,可谓是嘴遁火力全开,把自己对于如何治理南中,新法推行之后的南中,描绘的极其之美好。
而且他还用五溪蛮,板楯蛮的事例为佐证,更加说明了这些政策,在南中执行的可行性。
说到最后,董茶娜和阿会喃二人听得入迷,端着自己手中的酒杯,陷入了那幅美好的愿景图中。
在士颂描述的那个南中里面,他们这样的小头人,会成为楚侯府治下的散官,帮助治理地方,得到百姓的拥戴。
若是自己或者后代里面有争气的,也能把散官转实。
最为重要的是,南中的百姓也好,自己麾下的兵将们也好,再也不会觊觎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因为他们的生活,全部都变好。
大家都是楚国之民,所有人老有所依,幼有所养。没有苛捐杂税,没有南中大王或者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