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的自己比贾诩来的晚了些,自己早点来到士颂身边,必然能有更多的功绩。
因为外貌而被人看不起的他,站在楚天阁前的高台上的这一刻,庞统的情绪忽然爆发,接过文兴剑,大声道:“庞统,当以此剑,为主公斩出一片新天地!”
“好!你我君臣一心,且向未来!”士颂此刻,也是豪情万丈。
庞统之后,士颂又拿出了第四把文兴剑,面露微笑,缓缓说道。“此一人,雅量非常,眼略长远,起霍公之车悬,解南海之困局,徐元直,谋世干才也。”
士颂的这第四把剑,给了自己麾下的寒门代表徐庶。
现在看,徐庶不过是荆北派系中一个颇有实力之人,但随着士颂新法之中的科举制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出身的官员,以后或多或少,都会聚集在徐庶的身边。
未来徐庶背后的力量,会有多大,士颂是知道的。
而且徐庶之才,在自己南下交州,和孙策四战龙川时,也得到了体现,得到了认可。
可以说那一战,是徐庶力挽狂澜,守住了交州,稳住了扬州。
才有了后面自己抗衡曹操,进兵益州的可能。
徐庶的表情似乎很是平淡,但袖口中微微颤抖的手,还是让人看出了他的激动。
他没有想到自己也能有一把文兴剑,出身寒门的自己,居然也有有一天,举世瞩目,万丈光芒落到自己的身上。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这是徐庶登台接剑时,对士颂的言语,让士颂心中一凛。
士颂依旧笑着,双手递过文兴剑。“我要与君共成大事,同看世间繁华,元直,可一定要守约呀!”
“敢不效命!”徐庶大声回应。
观礼台上,欧夫人也对徐庶之母说道:“老夫人,我观元直为人,至忠至孝,我家颂儿能得其辅助,我心甚慰,老夫人教子有方!”
“夫人言重了,士侯仁义之名,天下悉知,我儿辅之,是得其明主。今日士侯高台赠剑之恩,我徐家,永世不忘。”徐庶之母现在也是激动万分,亲眼见证儿子如此有出息,作为母亲,哪里有不激动的道理。
徐母眼里,此刻,也满是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