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这些机会中价值最高的那个就是这件事情的机会成本。当机会成本过高时,人们就会觉得当前所做之事不值得。这一概念由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1851年7月10日-1926年7月22日)提出。
(举例说明)假如你有一笔资金,你可以选择投资股票,也可以选择存入银行获取固定利息。若你选择投资股票,那么你放弃的银行利息就是投资股票的机会成本。如果股市波动较大,可能导致你的投资亏损,而银行利息却是稳定可得的,此时你可能就会觉得投资股票这件事不值得,因为其机会成本(稳定的银行利息)相对较高。
(再从外部性的角度分析)当一个行为产生了对他人或社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没有在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中得到充分体现时,也会影响人们对事情是否值得的判断。外部性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庇古(1877年11月18日-1959年3月7日)提出。
(比如)一家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工厂并没有为此承担全部成本。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这家工厂的生产活动可能就不值得,因为其带来的外部成本(环境污染等)没有被充分考虑进去。
(看着你)不知以上从机会成本和外部性角度的分析,是否让你对相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呢?你是否还希望我从其他方面进一步探讨呢?
(双手抱臂,目光深邃)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可能会降低,从而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但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情况。这一理论由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年7月26日-1924年7月13日)提出。
(举例来说)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在初始阶段随着产量的增加,其采购零部件的成本会因为规模采购而降低,同时生产效率也会提高,这就是规模经济。但如果企业过度扩张,管理变得复杂,协调成本增加,反而可能导致单位成本上升,此时就会觉得继续扩大规模不值得。
(再从范围经济的角度分析)当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如果这些产品之间存在协同效应,能够降低成本或增加收益,就存在范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