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万一——”
“会不会是英国的外交操作?”
“英国人不是不喜欢搞秘密外交吗?”
“逼急了什么不敢干。”
刘勇强收起对英国人操守的信任,盎格鲁撒克逊人只有在对自己有利的时候才会坚持原则,等不利的时候,打破原则比谁都快。
英国人果然摆了俄国一道,他早就布好了一张外交之网等俄国钻。
布加勒塞特和约的墨迹未干,塞尔维亚和希腊就联合声明,一南一北瓜分了阿尔巴尼亚领土,塞尔维亚得到了北方,希腊得到了南方。至于出力最多,跟奥斯曼主力死磕的保加利亚,则一点土地都没得到。希腊和塞尔维亚支持保加利亚夺取包括亚得里亚堡在内的奥斯曼欧洲领土作为弥补。
此时亚得里亚堡确实还在保加利亚手里控制着,但跟奥斯曼的停战协议中规定,这里要归还给奥斯曼帝国,毕竟这里是伊斯坦布尔的门户,不归还这里,奥斯曼未必答应停战。
这是忽悠保加利亚继续跟奥斯曼帝国死磕,真能磕的动保加利亚人会不想?他们又不是没打过伊斯坦布尔,没打下来不是嘛!
被摆了一道的保加利亚自然愤怒异常,立刻向塞尔维亚和希腊宣战,英国人用支持塞尔维亚和希腊瓜分阿尔巴尼亚,直接就破了俄国借保加利亚之手进一步向地中海推进的野心。还得到了巴尔干地区的两个盟友,希腊是传统盟友自不必说,塞尔威亚也通过打爆奥匈证明了自己。
收买这两个盟友,英国人肯定没少花英镑,但从结果来看很值。就是不知道能不能保住收益,因为保加利亚可不是软柿子。
保加利亚人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所以在历次跟奥斯曼开战的时候,都是顶在巴尔干兄弟国家的最前面跟奥斯曼死磕,战斗力相当不俗,否则不可能赢得巴尔干普鲁士的美名。
历史上,英国一位战争通讯员对保加利亚在巴尔干战争的评价说道:“一个人口不足500万,军事预算少于每年200万英镑的国家,在动员后14天内就部署了一支40万人的军队,并在4个星期的时间内在敌人的土地上前进了160英里,攻占了一座堡垒(亚得里亚堡)并立刻进攻了另一座(伊斯坦布尔),与一个有两千万人口的国家(奥斯曼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