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计划是在卢龙,以为俄军至少能逃到滦河附近,结果只逃出一半路程,连洋河都没过。
用了一个月时间,加强包围圈,动用兵力达到50万人。到了十二月才继续开展行动,这次没有强攻俄军,大部队继续包围,抽调十万兵力沿铁路线推进。很快占领沿线火车站,在开平的时候,遭遇了一支淮军,奉命没有进攻,而是跟守军互相约定,守军不破坏铁路,汉军不攻击他们。
沿途淮军不少,因为这条铁路叫京山线,北京到山海关,这是李鸿章修的。中间经过开平,这里有李鸿章办的重点企业开平矿务局,所以派了一千守军防守。
李鸿章在天津十分关注开平的情况,他已经知道俄军战败了,得知汉军并没有攻打开平的时候,他又喜又忧,喜的是这座煤矿保住了,开滦煤矿可是下金蛋的鸡。忧的是汉军不打他,瓜田李下,又该被清流弹劾了。
左宗棠在南京,心情十分复杂。他不知道李鸿章的困境,也不关心,他有他的困境。
伊犁之战结束后,他在总理衙门待了一年,很不舒坦,跟所有同僚关系都处的不好。太后迁都之后,他就上任两江总督。之后就一直在两江搞洋务,迁都之后,两江、直隶作为洋务派基地,这几年洋务办的飞起,远离京城,那些王公贵族眼不见心不烦,让他们得以放开手脚。修铁路,开工厂,是奏一件准一件,除了要自筹经费外,当真没什么困难。
唯一担心的是闽贼终究要一统天下,左宗棠准备做个孤忠,替朝廷死守两江。
可那闽贼竟然很快就撤离了北京,之后他登基称帝,建立伪汉。
这件事在两江震动很大,他很多手下,幕僚都小心翼翼探过他的口风,似乎都觉得该改朝换代了。
只是他始终态度坚定,先皇对他恩重如山,本朝君主有德,他自该尽臣子本分。
可他却知道,他的楚军即便填上去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那位伪汉皇在救灾之后,似乎开始玩一种很新的东西,豢养了百万大军,起初以为只是乌合之众,后来了解清楚后,不由冷汗直冒。佣兵百万,这是真的要荡平天下了。左宗棠之后就随时准备着为国尽忠,但对方真的有耐心,迟迟不动手,这次终于露出了獠牙,却不是从山海关南下,也不是从福建北上,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