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朝鲜不用跟任何国家签订条约了,有大汉爸爸做主。他们信这个爸爸吗?当然信。
不是出于情感上的,而是有现实例子。越南国这个跟朝鲜一起叩拜的爸爸的国家就是例子。八年前,法国侵入红河,是大汉爸爸将法国逼退,从此派兵保护越南至今。几年来,越南并非锁国,但一切交往都通过大汉礼部,洋人客气多了。更不敢动兵,只占了越南南方几省后,就乖乖的向西侵袭找没有拜爸爸的暹罗人麻烦去了。
朝鲜人觉得,没有早点认爸爸是越南人最大的外交失误,否则南方六省都不会丢。
朝鲜国内现在有两股势力统治,这个国家真的跟大清有点共命运的感觉,前任国王没留下儿子,比咸丰还惨,咸丰至少留下了同治,同治19就死了,所以慈禧过继了光绪,光绪的亲爸爸是醇亲王。朝鲜也是前任皇帝没儿子,一个侄子继位,朝鲜国王的爸爸是大院君,跟醇亲王一样都活着,但又不是太上皇。
朝鲜稍微强点,没有慈禧这个强势的太后,大院君是摄政王,可运气不好碰到了一个强势的儿媳妇闽妃。公公跟儿媳妇斗争的厉害,儿媳妇引入日本势力对抗老公公,老公公则是坚定的亲华派,坚持中国那一套闭关锁国。
其实闵妃引入日本势力,也算不上不亲华,朝鲜只有亲华和更亲华,此时的朝鲜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精神中国人。一边害怕日本人,一边看不起日本人。
这两派内斗,大汉国甚至都没兴趣干涉。打退日本势力,实际间接帮助了摄政王,闵妃集团权势下降。
但大院君也没能做到再次闭关锁国,因为已经被日本打开的五个口岸,大汉主持下继续开放。只是帮他们成功挡住了西方的文化入侵——传教,传教士只能在口岸活动,不能深入内地,这点上,他们比现在的大清还要安全。
同时朝鲜这么封闭也不是什么好事,大汉国邀请朝鲜两班权贵派一百个子弟来读书,准备培养一批更更亲华的朝鲜权贵。朝鲜大臣对此趋之若鹜,都知道去了大汉读书,将来肯定能得到大汉支持,在朝鲜官运亨通。
之后大汉基本上就把朝鲜扔到一边自生自灭去了。
另一个藩属琉球,终于从日本的欺辱下摆脱了出来,在琉球横行霸道了上百年的萨摩藩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