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 第149章 国号曰汉(3/7)
了中国这块金字招牌。

    俄国人不服气,战后就开始给德国施压。现在不是跟英国开战的时候,沙皇的腰杆子再次挺直,而且比以前更直,整个俄国人的士气都提振了起来,因为几百年的目标被实现,他们冲过了黑海海峡的扼制。虽然并没有能把海峡控制在手里,但通过控制保加利亚,他们拥有了在爱琴海的出海口,地中海向他们敞开了怀抱。

    俄罗斯人的士气达到了拿破仑战争之后的高点,彻底洗刷克里米亚战争的耻辱。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接受远东战败,让双头鹰旗在远东降下的结局。

    在俄国施压下,德国这才召回施里芬团队。

    施里芬回国,立刻受到军界、政界的重视,俾斯麦亲自跟他会谈。

    是的,施里芬去闽辽是带着国家使命的,刘勇强也知道这一点,但能判断出施里芬的使命跟自己的目的并不冲突。

    俾斯麦从来不是一个怀柔的政治家,就像他拉拢各国一样,从不是靠出卖利益,而是迫使对方不得不接受。所以俄国东方出现一个可以带给俄国威胁的强国,这就能迫使俄国不得不跟德国友好。没有威胁的话,俄国的战略位置就太优越了,可以肆无忌惮的向欧洲扩张,而德国首当其冲。所以俾斯麦当初有意通过施里芬给俄国在东方制造一点威胁,所以施里芬才一直怂恿闽辽建立百万级别的后备军,这根本就是冲着进攻,而不是单纯防御俄国的目的去的。

    但俾斯麦并不想跟俄国翻脸,所以愿意满足俄国的要求,至于说召回施里芬将削弱在闽辽的影响力,肯定会有一点,但他还没有天真的以为,放施里芬在闽辽,就真的能指挥闽辽的军队,就像奥斯曼帝国的陆军司令还是一个德国人呢,谁会认为他能控制奥斯曼陆军?

    德国想要提高在这个国家的影响力,还得靠其他方面,比如可靠的利益关系。只是双方目前还没有紧密的利益,也就无法建立稳定的关系。或许有一天,双方都会需要对方,比如对抗俄国。

    只是现在俾斯麦在欧洲构建的外交体系对德国非常有利,跟沙皇的友好,能彻底孤立法国,德国现在需要俄国多于俄国需要德国,如果要拉拢闽辽的话,代价太大,因为对方同样是这样的优势地位,德国需要他们多于他们需要德国。俾斯麦承认,闽辽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