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人的抗议,又闹出一场外交风波,还把法国牵扯进来了。
对此蒋远等本土派非常不解,直称俄国人多管闲事,在闽辽修铁路,碍着俄国人什么事了。
可是俄国的外交抗议,得到了英国的支持。
不是英国不讲道理,而是他认为俄国有理。
俄国声称,闽辽将铁路修到俄国边境,将打破辽东的战略平衡。这是不能接受的。
不但向闽辽抗议,还向法国抗议,他们认为法国在帮助闽辽修建这条铁路。确实铁路上有一批法国技术人员,其中很多还是施耐德克鲁苏工厂的工程师,他们工厂将生产铁路桥上的所有钢铁构件,因此愿意提供附带的技术咨询服务。
法国不承认这条铁路是法国修建的,俄国人咬死就是法国,强烈抗议让法国撤离法国人员。
这场外交舆论战,闽辽在欧洲没有找到支持者,因为大多数国家都认为俄国人有道理。这让很多闽辽官员重新认识了洋人,原来大家的观念差别这么大。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诸国并列的时候,那时候强国欺负弱国,没人同情弱国,因为有个词叫做‘自强’,中国人被欺负了,往往先自省为什么自己不够强;欧洲不一样,列国之间的均势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因素,因此维持均势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任何国家试图破坏欧洲均势,都会遭到其他国家的一致对抗。
尤其是这个欧洲均势还是英国这个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一致主张和宣扬的,不止是英国要搞大陆均势,刻意控制法俄普奥等欧洲大国保持势力平衡,许多小国也有这个诉求。甚至也被法俄普奥所接受,形成了共识。
不过那批从英国成长起来的闽辽外交官对此并不诧异,非常理解甚至认可,但嘴上肯定要坚持本国拥有修建铁路的权力,修建铁路只是为了发展经济,没有任何别的目的,也不谋求打破远东均衡。
所谓弱国无外交,所以闽辽有外交,闽辽虽然不富,但够强,至少在远东这条街,谁的面子都不好使。因此硬顶俄国人的外交施压,俄国人肯定不敢跟闽辽开战,两次战争,都是俄国被动防御,他们在远东这个局部战场,没有主动发起进攻的能力,除非能修建一条西伯利亚铁路。
最后的结果就是提前促使俄国对这条铁路进行勘探,对这条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