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从金华来救,坚定了守城太平军的信心。于是围困变成了打援,这一仗作为主力的闽军伤亡不大,但降兵陈炳文部伤亡很大,六千士兵最后伤亡两千,经过救治死了八百。这可都是李秀成苦心练出来的精锐,也是对面李世贤部最痛恨的叛徒。李世贤专门猛攻陈炳文部,这边官军又不信任降兵,救援很不及时。
通过这一战,陈炳文证明了自己的忠心,发了大量赏赐,并即刻进攻金华。
温州之战只打了半个月,时间上可以算是轻取,但烈度非常高。士兵疲惫不堪,王有龄不顾一切扑向金华,是因为左宗棠也打到这里了。
左宗棠困守衢州一年,却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接连克复严州、处州,用兵之巧妙,有古大家风范。可在王有龄看来,左宗棠是在杭州被围之际,故意在衢州坐等,等到他恢复了杭州,收复浙南之时,又趁着他调走了粤匪主力,立马出来抢功。他能一月克三府,就说明他原本就有余力救杭州。
现在又抢到了金华,王有龄自然不能让他如愿,不然他这个浙江巡抚只能管半个浙江,整个浙西都在左宗棠手中。
左宗棠、王有龄两路大军进入金华,太平军在浙南仅剩这一个据点,因此集中兵力,准备死守。
结果左宗棠快了一步,沿衢江而下,抢先进逼金华,王有龄的部队赶到的时候,左宗棠部的围城壕沟都挖好了。左宗棠建议王有龄趁他包围金华之际,收复周边诸县,扼守交通要道,不让粤匪走脱。
王有龄觉得左宗棠在指挥自己,反过来要求左宗棠让出长壕,由自己的部队进驻,左宗棠带人去收复周围县城。
双方似乎在抢功,但左宗棠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他的部署全是凭公心,王有龄是有意寻衅。双方难以合作,纷纷上书指责对方,朝廷下旨让曾国藩调和。场面非常难看,曾国藩只给两人写了不痛不痒的信,各打三十大板,反而让双方都不满意。
王有龄还是面了一点,熬不过强势的左宗棠,不情不愿扫荡了周边,毕竟是他的辖区。其实如果换一个人,换一种口气,没准他也会配合。但左宗棠的为人,确实有不如李鸿章的地方。
扫荡了金华周边之后,左宗棠的围城却没有任何进展,似乎只能靠时间来打败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