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151 我有一个朋友(4/5)
治工厂里有十几位特意从圣彼得堡聘请的老师傅,他们不参与生产,唯一的任务是带学生。

    不参与生产,自然也就没有薪水可拿。

    这些老师傅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带学生。

    乔治也大方,带出一个能通过考核的学生,师父可以得到50卢布奖金。

    这个标准很高了,今年收入最高的老师傅,仅奖金就拿到500卢布。

    伊戈尔的薪水,也才500卢布而已。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超过100名熟练工人,卡尔正在研究乌拉尔机械厂生产的炼钢设备,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可以自己设计生产炼钢设备――”卡努尼科夫这里也有好消息。

    乔治的思维有一个误区,一直都认为专业设备只能定制,没有其他获得途径。

    这大错特错。

    这一时期的工业生产,还没有精细化到专业设备的程度。

    乔治这一次来海参崴携带的机器,跟蒂埃里从美国采购的机器没什么两样,主要就是车床、铣床、磨床这几样,所谓的工业母机,就是由这些机器设备组成的。

    蒂埃里从美国购买的机器,很多都是被美国工厂淘汰的,磨损比较严重,根本无法用于加工。

    为了修复这些机器,卡努尼科夫和伊戈尔花费了很多心思,他们花费大价钱购买零部件,对机器进行修复。

    在这个过程中,卡努尼科夫和伊戈尔发现,他们购买的这些零部件,海参崴在拥有了炼钢厂之后,其实完全可以自己生产。

    有了炼钢厂之后,很多问题就豁然开朗。

    乌拉尔机械厂产能有限,不能满足乔治对炼钢设备的需求。

    尼古拉给乌拉尔机械厂发电报,让乌拉尔机械厂把炼钢设备的设计图发一份过来,没有机器,图纸总有吧。

    有了图纸还不够。

    炼钢技术是在实时更新的,乌拉尔机械厂生产的炼钢设备,并没有应用所有新技术,所以效率也就不够高。

    卡努尼科夫和他的学生,今年整整一年,都在研究如何改进乌拉尔机械厂的炼钢设备。

    所以海参崴的炼钢设备如果投产,将会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炼钢设备。

    这还有什么好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