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失仪,对大汉皇帝不敬的罪名被捉拿,废除了楚王的爵位。
而贾诩提出了这三个特权,有着很是重大的作用。
在大汉,臣见君需趋,即快步走,以示恭敬。而入朝不趋则表示上朝时可以不用快步走,显示了对大臣的尊重。也就是说刘俊即便最后才来上朝,也不能指责。
赞拜不名指的是大臣朝拜时,赞礼官不直呼其姓名,而以官职代之。在古代,臣拜君时由侍臣唱名,而获得这一殊荣的大臣,其姓名不被直接呼出,只称官职,体现了一种极高的荣誉。
为了防备刺杀,从秦始皇开始,所有的文武大臣在进入大殿的时候,都必须在大殿门外放下佩剑,脱掉鞋子。
而剑履上殿则意味着大臣可以带着剑、穿着鞋子直入殿堂,这是一种极大的优遇,象征着皇帝对大臣的极高信任和尊重。
这本来是皇帝对臣子的恩宠。可出现了董卓这个奸臣之后,这三个特权就变味了。董卓就是仗着自己的强横,强迫皇帝给自己加上的。
如今贾诩等人提出这三个特权,如同董卓当年。
“臣等附议!”郭嘉等人马上附和。
贾诩和郭嘉两人在刘俊率先返回洛阳的那段时间,悄悄地商议了起来。
对于刘俊没有多大野心的事情,贾诩非常担忧,拿出此事和郭嘉商议对策。
一个主公若是没有野心,那么就会得过且过,最后失去任何的进取心。这对手下臣子来说,那绝对是不可能接受的。
自古偏安一隅或者固步自封的诸侯,有哪一个是不灭亡的。不是被外部势力给灭了,就是被内部臣子给取代了。
很显然,贾诩不希望刘俊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对于这一点,郭嘉很轻松地说道:“主公这个人呢,性格比较被动。所以咱们只能推着他上进了!”
而贾诩提出的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三个特权,就是两人商议的结果。
郭嘉本来是想让刘俊称王的,不过老奸巨猾的贾诩很直接地反对,觉得不合时宜。先把这三个特权弄到手,最后再为刘俊图谋王位。
为了让刘俊有上进心,贾诩和郭嘉是操碎了心。
唯一让贾诩和郭嘉欣慰的是刘俊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