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各样的反战文学应运而生。
有不少学者还认为,小本的当代文学是从反战文学开始的。
但是很可惜,由于战前的错误教育和舆论引导、战后老美的袒护,原来的毒瘤被完整保留下来,这些人也不甘挨骂,始终坚持打口水仗。
等到80年代,小本经济一飞冲天,这种反战思潮迅速被自傲等情绪取代,反而对手情绪高涨,直至80年代末,一本《小本可以说no》出版,由此彻底左右颠倒,再加上老美在背后的推动,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现在嘛,反战文学还是很有市场的。
高桥英夫身为包含有造纸、印刷、出版、发行业务的公司老板,心里还觉得陈凡写的过于保守,若是能再严厉一点,效果应该会更好。
当然,这个效果指的是在小本。
没错,他想把陈凡的作品翻译成日文,在小本出版发行。
这个念头在他离开卢家湾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侄媳妇说陈凡是个作家,还救过侄孙,那可是自己家族唯一的继承人,这份人情可欠大了。
而他能想到报答的办法,就是把陈凡的作品搬过去,无论市场好坏,都会足额支付报酬。
其实就是送钱。
不过现在听了他的作品,似乎这笔生意还有赚头?!
随后在跟赵俊辉确认,目前国内不禁止书籍出国之后,便要求来拜访陈凡。
……
等赵俊辉等人走到门口,简单的寒暄过后,陈凡将一行人领进客厅,到沙发上落坐。
这时杨梅几人也早已跟着车跑了回来。
她们简单地清洗过后,换了身干净衣服,便进来泡茶招待,随后又赶紧去准备午饭。
高桥英夫看着这间宽敞明亮的房子,眼中异彩连连,“陈先生,冒昧请教一下,这间屋子是哪位大师所设计?”
陈凡坐在主位上,笑着打了个哈哈,“不是什么大师,就是我自己胡乱设计的,让您见笑了。”
来着都是客,虽然他不喜欢小本子,可人家礼节十足上面,还送了一个礼包,他当然也要热情接待。
确实是个礼包,四四方方的盒子用彩纸包裹,再用一根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