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来邀请函,邀请他们过去传授先进的急救经验。尤其是那个呼吸道异物清除法,已经被首都卫生部的专家鉴定过、并命名为云湖急救法,第一时间向全国各地的卫生系统推广,让整个云湖卫生人都面上有光。
这种情况下,地委卫生处也分别由主任、处长和郝立洋副处长带队,组建了3支宣讲队、以及10支由3个人组成的小分队,开赴全国各地传授急救经验。
随着宣讲队和小分队在全国各地的奔走,各个单位都在追问这种急救法是怎么开创出来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孤峰县卢家湾陈凡”的大名也随之在各大单位之间广为流传。
只不过据卫生处宣讲队所说,陈凡本人要求扎根农村,不求名声显达,只求默默贡献,所以各级媒体在报道中都没有提到他的名字,而是重点宣传云湖卫生处和三位领头人。
尽管如此,这件事也带来一些意外之喜,主要是两个。
一个是云湖卫生系统的人走出去,都会被人高看三分,另一个则是突然多出许多外省单位给《江南文艺》杂志社汇款、寄信,要求购买最近4个月的杂志、并订购未来的《江南文艺》。
目的不用说,也是想看看陈凡以另一个作家身份所写的文章。
为此《江南文艺》也顺利突破地域限制,获得面向全国发行的资格,开拓了很大一部分省外市场。
只不过这些事情,陈凡窝在卢家湾这个小地方,连他自己都一无所知罢了。
但中年人身为云湖地区下属县卫生局的领导,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听接待员说刚才那个年轻人就是陈凡,心里一点疑虑瞬间烟消云散,不敢再吱声。
除了他们两个,后面一拨正在等待入住的三个人也默默以眼神交流,显然将刚才接待员的话听进了心里。
……
陈凡拿着钥匙,熟门熟路地进了干部房,先将行李放下,随后打开电风扇、冲了个冷水澡,再换一身衣服,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看着小屏幕里的样板戏,脑子里却在思考明天该怎么推销。
过了一会儿,门口突然传来敲门的声音。
他往房门看了看,还以为是招待所的领导过来找他,便起身过去开门。
可是等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