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 第357章 打开市场(3/8)


    如果要继续投钱,那可真是有心无力了。

    可是,投钱做什么呢?

    陈凡点点头,打着手势说道,“是这样,我在南湖镇上看过,菜市场里的鸡子是1块1一斤,鸭子是5毛,鹅是1块钱,这些都是活禽的价格。这个价格是菜市场规定死的,咱不能瞎降价往外卖,对不对?”

    叶树宝点头,“对。”

    菜市场的肉菜价格由“物价委员会”来确定,最早在52年的时候,商业部就设立了物价局。然后在57年,从省到专区、市县各级又分别设立了地方“物价委员会”,负责统一管理物价。

    直到62年设立了全国物价委员会,由此全国的物价开始进入“大一统”阶段。

    但是大一统并不意味着全国的物价都一样,还是会根据各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价格上会有细微的差别。

    比如南方的大米价格就比北方的便宜,东北的也比华北的便宜,因为东北和南方都是大米产区。

    另外,即便在同一个地方,价格也不是一直不变,而是有限制的“随行就市”。

    如果哪一段时间蔬菜或肉类数量比较少,菜市场的采购科就会在某个范围值以内提高进货价收购,零售价则是在进货价的基础上,按照固定的比例加上去,比如冬天的蔬菜价格就要比平时更高一些。

    这个加价比例也是有严格规定的。

    最早的时候,也就是50年代,以粮食为抓手,曾经一度规定零售价不能超过进货价的3,这个价格除去人工、运输、仓储等成本,可能连1的利润都不到,甚至经常会赔钱。

    因为除了成本,还有损耗,这方面的损失完全无法预估。

    直到后来发生了一些事(这段没了),物价委才陆续提高几乎所有产品的进销差价比例。

    不过总的来说,工业品的价格差比例更高,某些紧俏产品能超过20,农产品的价格差一般控制在10以内,甚至大部分都不超过5。

    就以猪肉为例,短短三年之内,肉价最低能打到7、8毛钱一斤,最高的时候却超过1块5,而且价格越高,就意味着供应量越少,越不好买,价格越低,就代表供过于求,各地生产队的存栏量过多。

    但无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