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平阳子祖师生前的手书,我已经给发回去了,您那有电脑么?可以先看看。”
“好,我没看错就行,那就劳烦师父和诸位师叔师伯记录校对了,若是可以的话,能不能转译出来一本,送给温道友?”
“是,我也觉得是应该的,祖师手书已经失传数百年,得见天日,于情于理总要有所表示的。”
“呃,师父,倒也不是原版不行,只是……温道友应当是不擅长这些,看原版的恐会错意……”
颜志崆说的很委婉,都没敢直说温言是半路出家的扶余山武者,buff快叠满了。
下山之前,颜志崆也跟老君山里的前辈一样,总是默认了来自三山五岳的同道,不说全部都是六边形战士,起码基础方面,肯定都是没短板的。
直到下山一段时间之后,他才清晰的认识到一句老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就比如温言的确很能打,至少同龄人之中,颜志崆觉得,可能没人比温言更能干架了,至于别的,不太好说。
老君山的前辈留下的手书,落在温言手里,温言应该是看不懂的……
但这里面的内容,他觉得多少对温言应该是有帮助的,所以才提了一嘴,专门给转译一下,送温言一本。
另一边,温言没等颜志崆,他把事给办完了,就背着手晃晃悠悠的进山,去看热闹。
今天是布坛,开坛,明天才是正式的开幕式。
除了三山五岳的人之外,各山各派都会派人来,只不过这些都是观摩,跟那些普通游客差不多。
真正参与进来的,都是需要名额的,这个审查也很严格,烈阳部说话也不好使。
温言倒是无所谓,他有南武郡的名额,也有扶余山的名额,按理说,他其实也是需要参与布坛,只是他自己知道自己水平,就不去丢人了。
青城各山各殿,合适的地方,也早有规划,布坛的时候是各种坛都有。
像什么度人坛、道德坛、顺星坛、祈福坛、吉祥坛,各种各样的都有,各有侧重。
这么多法坛一起出现,也是只有这种大活动里才会有。
到了临近正午,温言在山中迈步前行,一步数十米,此时已经能清晰感觉到山中气韵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