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金钱玩家 > 第645章 怪相(3/4)
两个不同族群之间。

    更严重的是,文化差异的组成,还涉及进步和落后的价值差异,东洋治下的生活不论在物质或价值上,都远胜过彼岸,在主政者缺乏解决问题的自觉与诚意下,冲突在所难免。

    战后陈仪政府的乱象,以接收之名,行贪污、揩油之实,变成了劫收。当时人在台湾,来自南京《大刚报》的记者唐贤龙,忍不住提出批判:“内容不好写出来,过不了。”

    接收变劫收,反映着更根本的问题,战争带来的巨大扭曲,于战后同时考验着胜利和失败双方,从战时体制要回归常态,并要试图在秩序荡然无存的焦土上建立起新的规范,收束在战时被释放的人性丑恶,这样的重建工作对任何政府都是极大的考验。

    从结果来看,老蒋面对这样的过程几乎束手无策,顾此失彼,短短三四年之间,从人人拥戴的蒋委员长到被迫下野,偏安一隅。

    逃难所激起的乱象绝对高于接收,试想一块只有600多万人口的土地,于战后快速增加200万人,其中大半还是1949年到1950年间快速迁入,要安顿如此庞大数量的外来人口,即使在下个世纪都是棘手的难题。

    老蒋采取的是近乎隔离双轨制的安排,在民间设置眷村、眷区,在政治上则是打造以大陆人为主导的军公教系统,这些安排当然有政治上的考量和算计,也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安顿流离人口,不得不的断然举措。

    类双轨制的推行,从此外省人和本省人之间的隔阂与冲突,成为日后政治上的重要问题,过程中冲击最大的本省族群,大部分人只能继续选择沉默以对,而少部分人重新捡起“本省独立运动”这块牌子,只是这一次他们要抗争的对象不再是东洋。

    他们跑去东洋,重新建立组织,摇身一变将自己变成“本独”分子,并试图从《西行漫记》记录的名人名言,从延安广播电台的《台湾自治运动》社论中找支持。

    对这些人,老蒋自然是娘希匹,不听话就得收拾。

    去年,老蒋在草山上的临时住所总结战局失利的教训,一个姓爱新觉罗的正红旗蹦跶到他身前,来了一段rap,“唷唷,切克闹,drop华山丢黄山,黄山drop躲草山,hi,an,don"t  know,草是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