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三人行,必有我师,两位在骨骼方面的考古研究,也值得我学习!”
这之后,当初参与研讨会的人,都没有再碰过面。尽管最后施密特先生发了一本通讯录,但郭超仁并未和除陈安宇、艾娜之外的人联系过。
不管如何,现在不是叙旧之时,威廉森也不多说,专心听起讲解来。
因为他的加入,戈老师的工作量大了很多,她往往要先说一遍中文,再说一遍英文。不过,游客们都很有耐心,大家都趁着戈老师在对威廉森讲解时,细细地看幕墙上的图文资料,及相关文物。
一开始,他们是候场的一楼,是一个接待及功能转换空间,细分为咨询接待区、序厅、尾厅、纪念品售卖区、水下参观等候区这几个区块。
现在,他们参观的是二楼,这是一个陈列展示空间,具体分为“水——世界大河文明中的水文观测”“尺——白鹤梁题刻的科学价值”“诗——白鹤梁题刻的人文价值”“馆——世界首座水下题刻博物馆”这四个展区。
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尺——白鹤梁题刻的科学价值”这一部分,它集中展示了历代水位的相关数据,在戈老师的解说下显得极为直观。
郭超仁试着在脑海中摒去戈老师的解说,也觉得观众们可以自行读懂相关信息。近来,他自己也读了不少论着、论文,深知一个好的博物馆,须真正面向公众,给够他们所需的信息,尽量少设置门槛。
“馆——世界首座水下题刻博物馆”这个展区,是戈老师讲得最久,观众们也停驻最久的区域。有关博物馆的缘起、设计方案、专家论证等信息,都交代得很全面。
最后,经过讨论,大家在“双层壳式”方案、“蜂巢拱顶壳”方案、“高围堰”方案、“隔流隧道”方案、“就地保存、义弟陈展”方案、“白鹤楼”方案、“无压容器”方案中,选择了最后一个。
在2009年,“白鹤梁题刻原值水下保护工程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了当年的“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一等奖。
在幕墙上,还图文并茂地展示着水下主要设备的相关知识。
譬如水下照明系统:白鹤梁题刻处在约40米深水之下,水下照明的成败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水下照明系统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