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江海潜寻 > 第130章 长江深处的天然石梁(2/3)
一瞬不瞬地盯住她,“可能是因为跟你在一起吧。”

    这话说得有些露骨了。

    更童婳决定略过,接着说正题:“我觉得啊,题刻是重点,但石鱼水标才是它独一无二之处。这也是它能成为长江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原因吧?”

    1988年时,白鹤梁位列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十八年后,它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赞美它是“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到了2008年,白鹤梁题刻,正式进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郭超仁点头:“不只如此,申报世界遗产,也是大有希望的。你知道吗?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们古中国,都有比较原始的水文观测方式,留下了很多观测记录。”

    “这题我会,”童婳笑道,“古中国观测水位,会找一个水标,然后用石刻标记下来。时间一长,人们反复对比,就能摸索到水文规律。”

    因此,古代留下的水位石刻,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水文观测历史。

    “没错。涪陵白鹤梁题刻,就是最突出的一个代表。一只面积很大的石鱼,成了固定的水标。而围绕着石鱼标记下来的石刻,就构成了一个古代版的水文站。”

    “我记得,新中国成立之后,长江上的第一根水尺,是从江汉关水文站立起来的。”

    “对,水位观测记录就从那时开始有的。”

    “白鹤梁的石鱼水标,早了1100多年。”童婳很是感慨,“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

    因为长江水数千年的冲,白鹤梁逐渐被截成上、中、下三段,这三段中又有两处永久隐没于水下,以至于在枯水时期露出水面的石梁,只有上段的西部、中段,和下段的东部。

    其中,古人留下的题刻主要位于中段;10组15尾石鱼水标及157则水文题刻,则大多位于中段东部;只有极少数石鱼和石刻分散在中段西部。

    郭超仁说:“最早的石鱼出现在唐代,所以年代越早,参考价值也越大。”

    “宋元时期的题刻集中于中段东部?”

    “嗯。”

    “那这是不是能证明,一开始那些题刻是围绕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