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从这片沙地,被移驻到“水晶宫”中,进行水下文物“原址保护”的。
据考证,这种形制的福船,完整的船长为418米,船宽为11米,高为4米,载重近425吨。
岁月沧桑,当年那艘福船,沉没于海底,经年累月地被浸泡被侵蚀,哪里还能保存完整呢?
此时,船体上的文物,未曾被进行过专门的采集。这和“长江口四号”的情况不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长江口四号”沉船倒扣在淤泥之中,船载文物大多被甩了出去。
安检之后,刚走进大厅,就看见红色的条幅,和数张宣传海报。
条幅上,写着“纪念黄伟宗”先生等语;海报上,则写着“海上敦煌在阳江”的展览名,及相关的展讯。
郭超仁便问:“我记得,‘海上敦煌在阳江’的说法,是黄伟宗先生提出的,他还编着了《海上敦煌在阳江》一书。”
“是的,”萧方说,“我们这个展览,直接用黄先生的书名,来表达对他的敬意。”
“这个展览,起初我以为是临展。后来,得知它会成为专题展览,我就没急着过来了。”郭超仁笑了笑。
“不用急呀,现在过来正好,展览做得更完善。”萧方温和地笑,“这样吧,我先带二位去看看这个专题展,怎么样?”
“好。”
在通往展厅的通道里,郭超仁看着馆内顶部特别的钢架结构,不无感慨之意:“我还记得我八岁那年,2007年时,当时在电视里、网络媒体里看到“南海一号”的报道,我很激动。”
萧方笑了笑:“所以,那时在你心中,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做水下考古研究的种子?”
“是的,”郭超仁如实回答,“再加上,我爸和祖辈们做的工作,都和江海有关,我也很自然地有一种,怎么说呢,‘向海而活’的理想吧。”
萧方抿唇一笑:“巧了,我也是。我就是本地人,大学特意读了文博专业,为的就是以后回到家乡,能进这家博物馆。总算不负所望吧!”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我比你大一点,我大概是十三岁时,亲眼目睹‘南海一号’被拖进水晶宫的。真的很震撼!”
理想照进现实,这样的人活得很幸福,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