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江海潜寻 > 第110章 (番外5)元代兵器(2/4)
边磨得很锋利,箭头也非常尖锐。为了能随时随地磨箭头,几乎每一位士兵都准备了挫刀。在射击之前,士兵们大概率是要磨一磨箭头的。这场景,有点像是“现烤现卖”,箭头很新鲜。

    这种做法,确实有不便之处。但别急,蒙古人很擅长学习,当他们和南宋政权交手后,发现对方的制弓技术更先进,便有心去学习。

    等到忽必烈即位之后,他就让南宋降将王青,负责督制神臂弓、柱子弓,还督促武卫军人练习习射。

    也不是全盘接受,在这个基础上,元代又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制弓技术,发明了“蹶张弯拉”等巨弓。后来有一种叫“靴车神风弩”的巨弓,据说能达到800余步远的射程。

    为了更好地保养巨弓,元人还在侍卫亲军中还设有“神锋军”,专门执掌“蹶张弯拉”。

    宝子们,我们再来说说抛石机。在影视剧里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它的痕迹。那么,元代的抛石机是否有它的特色呢?有的。

    抛石机,又叫“炮具”,打从蒙古国时期就投入使用了。到了元代,采用了“回回炮”技术,在这种技术的加持下,抛石机的威力巨大,可以抛发百多公斤的石头——接近两个郭超仁吧。

    发射的时候,抛石机的声音很大,犹如雷鸣,光是这种声音就带给敌军很大的压迫感,可以说是先声夺人了。

    在介绍冷兵器这个环节,我们最后说一说鞍具、盔甲和盾牌。

    我们都知道,鞍具和盔甲是骑兵们保护自身最重要的装备。我们也知道,历史上曾出现过重装的骑兵。

    可在蒙古人的实战中,重装骑兵并不多见。道理很容易明白。在马上作战,不能不顾及战马的负荷,所以蒙古骑兵的鞍具大多比较轻巧。

    翻查《武备志》,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资料:“其鞍辔轻简,以便驰骋,重不过七八斤,鞍之雁翅,前竖而后平。故折旋而膊不伤。蹬圆,故足中立而不偏。底阔,故靴易入。缀蹬之革,手揉而不硝,灌以羊脂,故受雨而不断烂;阔一瑜一寸,长不逮四聪,故立马转身至顺。”

    好了,既然鞍具已经精简了重量,那么盔甲就不用“太客气”了,毕竟是贴身所穿的。

    这里有一张,盔甲的文物图片。很明显,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