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江海潜寻 > 第106章 陈公弼·顾华玉·卢威(2/3)
 陈公弼又说,苏轼年少名高,难免恃才傲物。他曾得宰相韩琦的嘱托,要磨砺他的性格。

    对于陈公弼的良苦用心,苏轼终能体会。他才刚踏上仕途,就心安理得地接受那样的雅号(不排除有人有“捧杀”的意图),未免狂妄了些。若不得到一些警示、教训,日后必会吃大亏。

    苏轼对陈公弼感激莫名,多年后,陈公弼已经过时,苏轼担心这位“人生导师”的事迹无法流传,还写了《陈公弼传》,其中对自己年少轻狂之事不无悔意:轼官于凤翔,实从公二年。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言色,已而悔之。

    仔细研读完这些资料,郭超仁有一些感悟。

    这一次,他学精了,不只翻查了正史,还查阅了其他史料。本来,这也是考古人士的强项,只不过郭超仁自己更重视实践。

    接下来,郭超仁又埋首书卷,查起顾华玉的资料。

    他叫顾璘,表字华玉。和张居正的交集,发生在嘉靖十六年(1537年)。

    那一年,天资聪颖,从小就被视为神童的张居正,参加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乡试。

    本以为,以他的颖悟,举人加身如探囊取物,没曾想,他居然落榜了。

    这里面,的确有“内幕”,内幕就是,时为湖广巡抚的顾华玉,不让张居正上榜。

    说不郁闷是假的。但张居正也没办法,只能再做考试的准备。

    三年后,张居正终于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年轻的举人。

    此时,顾华玉解下犀带,亲手赠予居正,叮嘱他要树立远志,做一个像伊尹、颜渊那样的人。

    同时,顾华玉还对别人说“此子将相才也”,赏识之意毫不掩饰。

    那么,之前他为何要阻挠张居正中举呢?原因很简单,他太年轻,又太骄傲了,这样一块美玉必须多加磨砺,方能成大器。

    再七年,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此时,他年仅23岁。

    联系两位古贤的经历,郭超仁阖上资料,若有所思……

    第二日,仍旧很适合晒太阳。

    不知为何,郭超仁笃定,卢威已经端坐在那张靠背长椅上了。

    迫不及待地走过去,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