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很平凡的一生吧? > 第367章 赵新兰加入队伍(3/6)
人不感兴趣。”

    “可是老百姓呢?他们不知道,我们可以证明给他们看看,他们看到了,吃到了,就知道这个作物可以种。”

    “你想的太多了,大多数的百姓们,种的都是地主家的地,也就是说一年种300石的粮食和一年500石的粮食对于他们没有区别,同样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的区别,他们能保留的粮食都是固定的,试问他们哪里有动力去尝试新的粮食作物。”

    李星群这才知道,现实和小说始终是有差距的,这才无力的说:“如果这样说,我们岂不是做了无用功了?所有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厢情愿是吗?”

    “当然不是,如果是无用功的话,我们百草谷也不会花费那么大的力气去那海外之地去找回来这个作物,朝廷不愿意推广粮食本就在我们百草谷的估算内,所以我们最初的想法就是从民间推广这种作物,小师弟可听说杏林的故事?”

    李星群点头回答说:“据《神仙传》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传说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董奉的人,途经钟离(今安徽凤阳)时,他看到当地人民由于三国争战而贫病交加,十分同情,便在凤凰山之南六十里的一个贫困的小山坡上居住下来。他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把江南种植果木的农业技术知识传播给钟离农民,鼓励人们在荒山坡上种植杏树以救荒致富,可惜很多人对这位悬壶治病的“游医郎中”,提倡的种杏致富的意义持怀疑态度,并不实行。于是,董奉定下了一奇特的规章:看病不收费用,但重病者病痊愈后,要在他居住的山坡上种植杏树五株;病轻者,种一株。由于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远近患者纷纷前来求治,数年之间就种植了万余株杏树,成为一遍杏林。杏子成熟时,董奉写了一张告示,规定:来买杏的人,不必通报,只要留下一斗谷子,就自行摘一斗杏去。他把杏子交换来的谷,用以救济贫民。据说,每年有二、三万贫病交加的人,受到董奉的救济。也从那之后医界的代称,是这样吗?可是,3师姐,我们百草谷早知道朝廷不会推广,为什么还要带去给朝廷。”

    “很简单,告诉了朝廷,朝廷不愿意推广是朝廷的事情,至少朝廷知道了有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