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一个小人物这个时候动了心了,出列说:“皇上我有一个退敌之策。一能减少我前线战士的伤亡,二能对北齐造成巨大的经济伤害。”
赵受益看了那人一眼说:“现在什么人都敢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这可是好事情,说明我朝能人辈出,着书郎李垂说出你的看法,朕不喜欢谁在朕面前说一半藏一半的。”
李垂从袖中取出一本书,通过太监递交给赵受益,赵受益一看书名《导河形胜书》随意翻看了几页,倒也露出感兴趣的表情,然后让太监传递给朝中的几人,李垂看到差不多了说:“黄河河道此后会北移,最终从渤海入海,流入齐国境内。一旦此事发生,则契丹人便能顺流直下,同时黄河也将不再是汴梁的天堑,则帝都危急。”
“哦?可这个爱卿说的退敌之策有什么联系?”
“皇上,臣的意思是改道黄河,一来可以利用黄河之水退敌,二来可以保证汴梁的安全,三来可以借用黄河的水势影响齐国百姓的生活,可以说对我们大启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计策。”
赵受益点了点头说:“嗯,爱卿说的有几分道理,不过各位大臣,现在一位着书郎,一位校书郎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你们难道没有自己的想法吗?”
参知政事王钦若出列说:“其实臣有一策,可保我大启数百年的基业。”
“哦?王爱卿不妨说出来听听。”
“其实大家说了那么多,无非就是担心太原城破,汴梁无险可守,至于那位李大人的计策难免有些劳民伤财了。在臣看来,最好的办法还是迁都!”
赵受益没想到从如何抵御怎么就说到迁都这上面来了:“迁都吗?”
范朱说也是出列说:“微臣也赞同王大人的提议,汴梁四周无险可守,一旦河北的防线出现问题,汴梁就会直接面临北齐人的威胁,所以臣也支持迁都,臣认为太平盛世可留在开封,战乱时期则迁都洛阳,洛阳有险要之地,正适合我们和北齐战斗。”
左谏议大夫陈尧叟出列说:“微臣也支持迁都的天,但是,我不赞成范大人迁都的地方,洛阳的防线完全不如成都的防线好,我们为什么不效仿前朝唐明皇直接迁都到成都的之内呢?”
最先提出王钦若发言说:“微臣没有记错的话,